不同的「臨終景象」與不同的形成原因
「臨終景象」依其產生的「主因」與「助緣」之不同,可以大致分為下列幾種:
1. 「四大分離」
--
「主因」:由內在的「意識」及「潛意識」(包含一切記憶),與「助緣」:外在環境的「四大分離」配合而形成的「臨終景象」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8及20期「瀕死體驗的意義」一文)
2. 「腦內啡肽」
--
「主因」:由內在的「意識」及「潛意識」,與「助緣」:外在環境的「腦內啡肽」配合而形成的「臨終景象」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21期「瀕死體驗的意義」一文)
3.
「業力」
--
「主因」:由內在的「意識」及「潛意識」,與「助緣」:外在環境的「業力」配合而形成的「臨終景象」
–- 分兩種:
1.)
好的
– 因
a. 善報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21期「瀕死體驗的意義」一文)
b.
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。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22期「瀕死體驗的意義」一文)
2.)
壞的
–
因
a. 惡報、
b. 寃親債主索償之力而形成。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23期「瀕死體驗的意義」一文)
跟據調查記錄,大部份臨終者見到的景象都涉及
1.
保護者或仇家:
好的 --
見到已逝去的親人或友人、不知名的保護者、神或佛來迎接
壞的
– 被一群惡形惡相的人或獸圍困、與一群面目迷茫的眾生為伍或同行
2.
陌生的地方:
好的 --
見到亭臺樓閣、花田、河川、光芒的地帶、鄉鎮或城市
壞的
– 見到荒野、森林、黑暗、地洞、地獄
3.
凌亂而無法清晣記憶的事物
究竟佛教,如何評論這些現象呢?佛教說人死後會在七七四十九日內正式投生,為甚麼臨終者還會見到已死去多年的親友來迎接呢?這些已死去多年的親友為甚麼還未投生呢?他們的顯現,究竟是臨終者的幻覺?抑或是真的呢?還有其他原因嗎?那些陌生的地方,是否就是將要投生的地方呢?有什麼情况,會令臨終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?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亡者避開苦難,提升投生的地方呢?
人類擁有四種「意識狀態」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26期,「智慧的修行方向」一文),分別是:
1.
貝塔波 (Betaβwaves)
–
日常生活中的「意識狀態」;
2.
阿法波 (Alphaαwaves)
–鬆弛的「意識狀態」,例如進入初階「觀想」或「初步定境」、「精神身」與肉體開始進入緩慢脫離的狀態;
3.
西塔波 (Thetaθwaves)
--
進入高階「觀想」或「深層定境」的寧靜「意識狀態」;
4.
德塔波
(Deltaδwaves)–
無夢、深度睡眠的緩慢「意識狀態」;
究竟邁向死亡的不同階段,與當中的「意識狀態轉換」,是如何影響着臨終病者的思維及行為呢?與「臨終景象」的關係是什麼呢?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29期)照顧臨終病者的家人及親友應如何順應「意識狀態的轉換」及「臨終景象的轉變」來引導臨終病者的情緒及精神路向呢?「意識狀態的轉換」及「臨終景象的轉變」可以相輔相成嗎?身體的「四大分離」也影響着「意識狀態的轉換」及「臨終景象的轉變」,應如何協助及引導臨終病者解決或減輕這些問題呢?
邁向死亡第一個階段時的終極協助是什麼?
陪伴者、親友、及專業的輔導員,在臨終者處於邁向死亡第一個階段時所要做的事情,就是:
1.
接納與諒解.......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30期)
2.
聆聽與觀察.......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30期)
3.
分析與採用.......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31、32及33期)
4.
帶出與引入 .......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34期)
5.
共行與默契
.......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35至40期)
臨終者的情緒大致會出現的變化
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1期)
邁向死亡第二個階段時的終極協助是什麼?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2期)
邁向死亡第三個階段時,「廻光返照」的祕密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3期)
邁向死亡第四個階段時的各種經歷與「共死現象」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4期)
邁向死亡第五個階段時的正式告別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5期)
臨終景象與「共死現象」的啟示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6期)
「死後世界」的「危與機」和「對應死亡的訓練」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7期)
「死後世界」中的守護者是誰?什麼是「解脱」?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8期)
人死後最容易投生入「六道」中的那一個「道」呢?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49期)
人死後是否可以避過「再投生」呢?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50期)
不用「刻意連結物質」的「自動式漸變投生」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50期)
平生不作惡,是否就不會投生地獄道呢?最容易令眾生投生「地獄道」的陷阱是什麼?--
地獄道
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51期)
投生為人究竟有幾難呢?為什麼諸佛菩薩不以神通令「人身極容易獲得」呢?--
人道
(請參看「蓮花海」第52期)